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及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精神,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现对我校2019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统一思想,明确工作思路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支撑,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全校上下务必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学校为依托、以市场为重点、以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专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就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积极推进专业化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精准化就业帮扶、规范化就业管理、常态化就业调研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全力铸就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我校“民生工程”、“质量工程”和“品牌工程”。
二、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及全员关心支持就业的相关制度,始终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全员动员、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强化考核,切实保证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
(一)形成上下合力
继续强化“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真正落实好学校主要领导总体抓,学院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辅导员天天抓、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完善“招-培-就”立体体系。同时,密切关注就业形势变化,反馈加强形势研判和舆情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
(二)加大保障力度
积极争取重点合作单位、专业实习基地等社会力量为就业工作提供支持,组织好国际组织指导师资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各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等工作。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配备尽可能稳定的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各院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成立二级学院就业类学生社团、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协会等,培养就业工作助手。
(三)落实目标责任
年初确定目标,年终落实责任,随时追踪过程。高度重视初次就业率(当年8月31日)在各级各项考核工作中的重要性,要将离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和就业工作全程参与度等指标合理运用在校级就业工作年度考核和激励体系中,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多措并举,提升就业能力
(一)强化就业精准帮扶
建立帮扶机制,通过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等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就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职场礼仪培训、就业技巧分享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就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多途径指导;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在自我认知、职场探索、决策与行动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关注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政策、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通过“心理扶持、政策扶持、经费扶持、岗位扶持”引导其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增强就业信心,克服自卑、恐慌、焦虑、浮躁心理,理性面对就业困境,合理绘制切实可行的求职蓝图。
(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做好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问题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收集基层岗位需求,为毕业生搭建到基层工作的广阔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身边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到基层就业。
(三)认真做好少数民族、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
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女性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建立台账,通过发放政府求职补贴、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开展个性化辅导、推荐岗位信息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依托辅导员精品项目,为此类学生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和服务;大力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持续为此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确保“离校不离线、服务不间断”。
(四)推送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积极适应国家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将国际组织基本情况、招聘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内容纳入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和参加志愿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将有国际组织从业经验的校友工作经历集结成册,并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
(五)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专家资源,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和个性化职业咨询,针对在校生开展职商训练营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帮助其提升求职技能,树立求职信心,把握机遇,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六)继续做好就业创业精品活动
通过开展“职场大视野”、“就业沙龙”等职场讲座让毕业生深刻了解职场动态,通过“企业走访”让毕业生真实感受职场环境,通过团体辅导、“一对一”就业创业咨询让毕业生将想法变为行动,及时调整就业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积极主动就业创业。
(七)引导毕业生到重点产业行业就业
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要,围绕我市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在保持与友好单位联系的基础上,以重点产业行业为蓝图,积极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
(八)协同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
协助武装部,做好征兵任务。对毕业生、在校生和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大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
四、以生为本,提升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健全就业指导体系
积极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将就业的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各类课程设计中增加实习实践、学生体验相关环节。鼓励学校师生加强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学科专业相融合。
(二)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外请专家、外送培训两种模式同时进行,系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着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化指导能力。要不断提升队伍的工作水平和政策理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就业”教研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就业团体辅导、就业咨询室、就业咨询室等专业队伍的建设。
(三)深化就业信息化服务
搭建精准对接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就业办公平台等渠道,提供精准服务。在推送就业岗位、政策等信息基础上,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智能化匹配学历、专业、地域等关键信息,提供就业定制服务,推送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时效性的就业信息。利用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新媒体工具送岗位、送政策,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就业信息全覆盖。
五、科学论证,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
(一)加强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采取“二级安全”等级严格保护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审核,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整合利用好数字化校园平台与全国大学生信息管理平台,改进工作方法,将数据采集和上报数据库的工作下沉到二级院系,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就业数据实时更新。
(二)健全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
一是建立在校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机制。通过对大一学生进行“就业意识”调查,对大二学生进行“就业行为”调查,对大三学生进行“就业意向”调查,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满意度”调查,形成涵盖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调研报告,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和招生等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离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机制。对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及就业状态进行实时追踪:对已就业毕业生工作单位、职位等具体信息进行统计,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掌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动态,提供优质的就业帮扶,认真做好我校《就业质量报告》。
长 沙 学 院
2018年9月28日